翘首以盼《院士科普书系》
光明日报通讯员 徐昙
对于中国科学院、中国工程院的175位院士来说,时间已经很紧迫了。预计于2000年春节前全部推出的175本《院士科普系》的撰写工作目前正紧锣密鼓地进行。
这套由中科院学部联合办公室、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和《科学时报》联合策划,两院院士共同撰写,清华大学出版社、暨南大学出版社联合出版的科普书系,几乎囊括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,它无疑是我国最大、也是最高层次的科普出版工程。
而在今天,《院士科普书系》的出版更加具有紧迫性--5月7日午夜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用3枚导弹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,震惊了世界,也震憾了中国人民的心。清华大学出版社总编辑蔡鸿程说:“这一事件使中国人猛醒。......最根本的是要把我国的经济水平、整体实力搞上去。普及科技知识,提高创新思维,《院士科普书系》正是为达到这个目标贡献力量。”
中科院路甬祥院长在《院士科普书系》编委会议上这样描述我们所处的时代:“我们国家虽然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,但是我们所处的时代,既不是英国的工业革命时期,也不是战后美国开发新大陆的时期,也不是战后日本恢复的阶段,而是知识经济的时代。”现代科学和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征。一方面,教育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,阶段性的学校教育势必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,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更加现实和迫切;另一方面,科学技术、科学知识已经渗透于生活的各个方面,生产过程、流通过程、社会服务、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当代科学技术的进步,离不开科学知识的运用。所以,十五大、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,都强调了科学知识的普及、科学精神的提倡、科学方法的学习的重要性,可以说,《院士科普书系》正是在这一形势下应运而生。
综观我国出版物市场,科普类读物的贫乏与质量的低劣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。蔡鸿程总编辑说,《少年画报》、《十万个为什么》这些六七十年代起过重要作用的科普书今天仍在唱主角。虽然近年从国外引进了一些国际大师、专家的科普著作,但仍不足以弥补我国图书市场的缺憾。随着“科教兴国”战略的实施,人们越发需要能提高自身科技素质的科普书籍,所以,高质量的科普读物的出版,对于整个社会,无疑意义深远。不同于以往的是,这套《院士科普书系》的读者面将更加广泛,科学知识的普及层次也更高。它针对的是各行各业的领导、各个领域的科技人员、教师、中学以上的学生以及其它拥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。它的作用不仅在于让人们掌握一点粗浅的科学知识,因此大部分选题从应用目标出发,更注重书籍的实用性。
作为书系的主要策划人,《科学时报》总编辑罗荣兴称此书的内容定位为“21世纪的科学前沿和中国社会、经济发展的热点科技问题”。并进而解释,“书系强调的不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,更多的是传递科技的最新进展,和这个进展对社会可能发生的影响,以及中国对此谋划的对策。此外还有相关科学家对本学科领域的一些思考。”李政道的《对称与不对称》、周光召的《21世纪的100个科技难题》、何祚庥的《元气和场》......这些听起来似乎很高深,但并未背离科普读物的精神,毕竟它面对的是层次不同的大众群体,科学是其根本,知识性、实用性趣味性是其关健。
摆在诸位院士作者面前的难题并不那么容易解决的。因为,丛书要成为各级干部的必读;成为科技人员开阔眼界的读本;教师完善自身素质以及广大读者汲取科技知识的凭藉,通俗易懂,必然是首要条件。但科普不等于纯科学,将科学术语、数学语言用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,“翻译”的过程并非轻而易举。罗荣兴说,“对科学家来说,所有的比喻都是蹩脚的、非严密的。科学家是不随便打比喻的,因为有些东西是不可类比的。”写科普读物对于院士们来说是个挑战,对书系的策划者也是难题。筹谋再三,最终的解决方法是图文并茂,因为图片比文字更直观、更形象,易给人全面的概念和知识。罗荣兴说,这套书将包容大量着重讲述科学内涵的方法图、流程图,和讲解原理结构的剖面图。
这样一部耗资上千万,可谓“兴师动众”的浩大工程
它的卖点究竟在哪里?蔡鸿程总编辑认为,“《院士科普书系》的出版可以说利国利民,出版社对销售形势也很有信心,当然我们更有责任首先考虑怎样出好书。”而罗荣兴的一句话则意味深长,“对提高中国的国民素质,这套书货真价实,社会效益无可限量。即使收不回投资,这贡献也值得。”
据悉,为适应飞速变化的时代,出版社每两年将对
书系某些“老化”的章节、内容加以修订。同时,清华大学出版社还将对封面设计进行招标,以使本书的装帧更精美,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。
(摘自光明日报 1999年5月28日)
返回主页